close

這期的天下雜誌有著這樣的封面故事:

巴菲特 李嘉誠 王永慶  的育兒理論----讓他們吃苦

 

內文提道,這些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少爺們,並不是一路順遂的等著富爸爸給錢,而是在人生的一段期間(青年期間),需要靠自己賺取(部份)生活費

後來雖然他們有些回到爸爸的企業中工作,但仍是從基層做起,巴菲特的兒子(留著長長的頭髮,跟老爸差很大)更是不要爸爸的資助,走音樂創作的路,得到葛萊美獎後,他感謝爸爸給他的磨練,讓他憑自己的力量獲得肯定

 

文中還有個小方塊,測試一下家裡孩子的獨立程度

瓜爸當天就告訴我,我們家的分數是: 零分!!

哈哈!~我們家才四歲而已咩!~

不過文中好些觀念我覺得值得借鏡,我想[財富]絕對不是爸媽留給孩子的最佳禮物,相反的,可能會適得其反,擁有一輩子花也花不完的財產,誰還要認真工作!?

 

爺爺就遇到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個明星高中的高中生選擇輟學,不肯上學也不肯考大學,理由是當醫師的雙親已經替他留了好多財產,

他認真的數算過,就算認真的念書念到學士碩士甚至博士,他了不起當個大學教授,但是賺的錢並不會比爸媽留給他的多,所以他聰明的腦袋這樣想著:

[為甚麼要上大學?為什麼還要念書?為什麼要工作?]

當你擁有了努力工作二十年也不一定存的道的財富之後,很可能同樣的問題你也會問自己

就像我們常掛在嘴邊也常聽到的

[要是這期大樂透我中了8億,我明天就不來上班了!~]

 

 我跟瓜爸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可能是我們從小到大物質生活過的最滿足的時候了!但是這不代表瓜瓜豆豆就可以一直享有這樣的生活品質

 

雖然大人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家事][雜務]少一點,但是對孩子來說,在這些routine當中慢慢磨練自己的手腳平衡,動作協調,進而產生成就感,可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之一

再者,讓他們學習要整理一個家,維持一個家的整潔,是要付出多大的體力與勞力,是需要持之以恆的重覆無聊的工作,也是讓他們體會操持者的辛勞,才能發自內心的擁有公德心,學會珍惜身邊的一景一物

對傳統的東方人來說,儲蓄有很大部分是為下一代存錢,替他們存教育基金甚至創業基金,讓孩子們認真讀書就好

但是我想這樣的想法可能要做修正了,在懵懂無知的年紀,我們當然要替他們打點教育的花費,維持生活的不虞匱乏

但是隨著他們年歲增長,就要明白他們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就算替他們存了錢也不要讓他們知道,用雙手一分一毫賺來的錢才最知道要花在刀口上

 

其實現在,就可以教育他們用錢的觀念,不只大人們少在他們面前表演[血拼秀],也盡可能不要讓他們有[衝動性購物]的習慣

像看到好玩的玩具就要有,好玩的設施就算要投錢的也一玩再玩

 

惜物愛物的心,從小養成,[節儉醫貧]真是句好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ado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