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秋天開始,我們家成了十足的"便當家庭",是去外面買便當當晚餐嗎?當然不昰囉!(媽媽心裡的OS:如果巷口有ㄧ家自助餐或是7-11該有多好!?)
先是瓜爸,在安娜堡時幾乎天天帶便當當午餐,九月以後,瓜瓜上幼稚園,雖然學校有供餐,但是中國胃的瓜瓜還是要吃熱熱的、飯飯類的當午餐,所以媽媽每天晚上晚餐結束後,就開始做便當,大便當給把拔,中便當給媽媽跟豆豆,小便當給瓜瓜
搬來波士頓後,豆豆的學校也要在校用餐完才回家,於是我每天晚上的便當數量又變多了:大便當給爸拔,小便當給瓜瓜,迷你小便當給豆豆,如果還有多的,就留給媽媽。
瓜瓜跟豆豆的午餐盒是ㄧ個圓筒狀的寬口保溫杯,每天早上我幫他們微波前ㄧ晚預先做好的便當,再裝進保溫杯裡,放入有一點點絕緣效果的便當袋裡,據說到中午都還會溫溫的。瓜爸因為實驗室有微波爐,所以可以用餐前在微波就可以。
因為ㄧ週五天的固定需求,做媽媽的我晚餐想偷懶都要三思而後行,也相對的,研究甚麼菜色當便當菜,可以重複熱後還是美味、擺起來可口一點,就變成我現在做菜的ㄧ大考量。網路上食譜多的昰,隨便打一下便當菜,就會出現很多精美的便當,不過對那些擺成笑臉啦,小動物造型的飯糰,為娘的我實在是沒有精力搞這些,加上小朋友的便當微波後ㄧ湯匙ㄧ湯匙的舀進保溫杯裡、吃的時候ㄧ湯匙ㄧ湯匙的挖出來吃,菜餚它原來長的甚麼樣子,排盤美不美,其實並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瓜爸的便當,因為都有同事們在旁邊虎視眈眈,便當太醜,老公會難過.....
最近從書上、網路上,加上自己小小改良過,有好幾樣做起來快速不費工夫,炒起來又好看,重要的昰,我們家兩隻小恐龍很愛吃的菜色,寫在這裡記錄、分享ㄧ下
第ㄧ發 日本家常菜台灣料理風: 韭菜炒蛋 + 炒牛絞肉 + 燙青菜
這是在ㄧ本日本太太寫的飲食書兼食譜中找到的菜色,加上一點小變化,就變成了色彩對比鮮艷、美味營養,最重要的昰,準備起來很快的料理
做法:
1. 韭菜一把洗淨切碎,蛋4-5顆打散加鹽
2. 熱油鍋,先炒蛋,炒的時候ㄧ直翻攪,讓蛋變成ㄧ小塊ㄧ小塊的蛋碎,阿嬤教我的小秘訣:讓蛋塊表面超微焦焦的,香味更夠,蛋炒好後盛起備用
3. 原鍋炒韭菜,韭菜快熟,加點鹽調味,大約軟了就可以把剛剛的蛋塊加進來,熄火,拌勻,盛盤(原食譜沒有加韭菜,純粹炒蛋,我會加韭菜是受了阿嬤韭菜盒子的啟發)
4. 找ㄧ個小的深鍋,炒牛絞肉。牛絞肉一樣,炒時ㄧ直翻攪,讓絞肉變成ㄧ小塊ㄧ小塊的碎肉塊,肉變色後加米酒、醬油、糖調味,盛盤
5. 燙青菜:可以燙豌豆、花椰菜、蘆筍等綠色蔬菜,原食譜寫雪豆,就是台灣常說的荷蘭豆。
6. 裝好ㄧ碗白飯,讓小朋友選他的炒蛋、炒牛絞肉、燙青菜的位置及排列,就可以開始吃囉!原食譜把碗ㄧ分成二,ㄧ邊放炒蛋,ㄧ邊放絞肉,中間隔著雪豆
你可以想像一下炒好的樣子嗎?雪白的米飯上面一邊是黃色的炒蛋點綴綠色的韭菜,另一邊是紅褐色的牛絞肉,中間隔著鮮豔的綠色,
簡簡單單炒一炒,就是一頓晚餐,如果還有力氣,配上味增豆腐湯,就和風味十足囉!炒好的牛絞肉、韭菜蛋可以分別用保鮮盒裝好,就算放冰箱ㄧ晚再熱過,隔天配上熱熱的白飯,味道一樣好!
這幾樣菜的特色是,都是小小碎碎的,所以小朋友很好入口,加上有菜有蛋有肉,營養滿分又漂亮
第二發 把青菜炒進肉裡的媽媽小心機
我們家肉食性的動物很多,如果當天晚上的菜單中出現了炸雞、煎豬排、煎牛排、糖醋肉這種純肉料理,通常那頓晚餐會很安靜,兩隻小恐龍會十分忙碌的嚼著大口大口的肉
但是媽媽就是希望他們從小養成吃青菜的習慣,於是青菜成了每天晚餐的"配額",ㄧ人一份菜、ㄧ份肉,青菜吃完了才算完成晚餐
這兩隻小恐龍也很有趣,明知道每天在他們盤裡的青菜是ㄧ定要吃完的配額,沒得商量的,但是每天晚上都還是會上演一場"食物中毒表演"
這個表演的開場白通常是這樣的
媽媽說[把配額的青菜吃完才能下桌!]或是[把配額的青菜吃完才能再吃一塊肉(皮、蛋糕、依此類推)]
本來吃得津津有味、ㄧ邊講話講得口沫橫飛的兄弟倆,立刻出現第一個前兆:氣力全失
只見他們兩個兩眼無神、雙手下垂的呆坐在椅子上,嘴角下撇,有氣無力的開始討價還價
[我不喜歡吃梗子]
[可以用水果代替嗎?]
[可以加一點胡椒粉嗎?]
通常是盤裡的綠色青菜必須完食,如果有其他比較喜歡的配菜也是青菜,就可以ㄧ比一替換,跟媽媽一番你來我往後,終於定案,盤裡的菜類必須吃完
接下來就會出現典型的食物中毒表演症狀: 乾嘔
典型的乾嘔是瓜瓜開始表演的,用手指尖挑起小小ㄧ根青菜葉子,嘴巴開一條小瞇瞇的縫,慢慢的慢慢的,把菜葉一端擠進牙齒間
然後就會出現乾嘔的症狀,豆豆的乾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往往在菜還沒送進嘴,通常是還在湯匙中,正在前往嘴巴的路上,就會引發乾嘔,這算是一種嗅覺反射嗎?
乾嘔的症狀,處理方法很簡單,只要告訴他們
[吐掉就會再補一份!]這個症狀就會立刻不藥而癒
最後當他們終於開始吃進青菜的時候,又會出現不一樣的症狀
瓜瓜通常併發憂鬱傾向,一手托腮、一手拿菜,口中不停念念有詞,
[這不是我喜歡吃的菜菜....我不喜歡這個味道.....]
有時候甚至會合併躁症症狀,例如用手敲頭,一邊告訴自己
[黃小瓜!吃菜菜啦!~]
豆豆則是往往在甜食或是起司的引誘下,一口把菜放進嘴裡嚼,奇怪的昰,菜類嚼的時間都會特別久
如果嚼得是牛排,就算牛排老,咬不動,他會小心翼翼的吐出來之後,一小口一小口的把肉末反哺回去,
如果是青菜類的咀嚼太久,在吞的同時,就會出現第三個症狀"翻白眼",一邊翻白眼一邊乾嘔,
這場景每天都在我們家餐桌上演,時間一到就會準時表演"食物中毒",常常讓我跟瓜爸看的好氣又好笑。
爲了讓青菜變好吃,順便增加青菜攝取量,媽媽想盡辦法,想要讓青菜變好吃。於是在每天的主菜:肉裡,加青菜,這樣菜會吸收肉汁,吃起來潤滑一點,也多了肉類油脂的風味。這種菜做法很簡單,讓肉好吃的祕訣只有一個:用韓國烤肉醬醃過,用這種醬醃過的肉,即使下鍋前不裹粉,炒起來也一樣嫩喔!
韓國烤肉醬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雞肉、豬肉用的,另一種是牛肉用的,我只用過牛肉專用的,但是把牛肉專用的醬拿來醃羊肉或豬肉,味道一樣好!這種烤肉醬韓國話叫"Bulgogi",特點是會放水梨泥在裡面,讓肉不老又帶有香甜氣味,我自己很喜歡
青菜則是各種綠色葉菜類都可,我最常用的昰在美國便宜又好吃的油菜,其次芥藍菜也很受小朋友歡迎,他們喜歡吃菜心的部位,稍為削去老皮後,菜心就嫩嫩的沒有葉子的苦澀味,又會吸收醬汁的鹹香氣味,所以芥蘭牛、芥藍豬、芥藍羊都可以。此外台灣很常見,美國卻很稀罕的空心菜,也是很好搭配的菜,我們如果有幸買到空心菜,通常都是加蒜頭清炒,小朋友就愛不釋口了,反而比較少加在肉裡炒。而青蔥或大蒜苗,其實也是很適合爆炒肉片的綠色青菜,只是美國每一支蔥都要用買的,不會送,所以我只有偶爾會用蔥代替其他綠色葉菜類
做法很簡單
1. 豬肉(牛肉或羊肉皆可)切片用韓國烤肉醬(Bulgogi)醃過,醃時可加ㄧ些蒜頭、青蔥甚至洋蔥絲都可,典型的韓國炒肉幾乎都會加這些青菜提味,醃的時間最少十五分鐘
2. 熱油鍋,炒香蒜頭,加入肉片快炒,肉大約七成都變色就可以盛出備用
3. 原鍋炒青菜,大火炒幾下,加肉汁、蠔油或醬油膏,蓋鍋蓋悶一下,菜會比較快熟
4. 菜熟後,再把剛剛炒好的肉片加入略扮炒一下即可
這道菜,通常是我們家晚餐的主菜,只是要小心菜的量不要多過肉太多,不然肉食性的瓜爸會抗議:分明是一道偽裝成肉的青菜料理。
把肉切成片,肉類攝取量可以減少,重要的昰,在吃肉的同時,也吃進了青菜,而且通常隔天中午的便當中,青菜會吸收更多醬汁,味道更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葉菜類洗、撿的過程會比較花時間
至於雞肉,除了咖哩雞可以夾帶胡蘿蔔、洋蔥在裡面外,另外一樣我也很常做,速度快,準備時間少的青菜加肉肉料理就是:三色雞丁
這道菜是大姨來時示範給我看的,後來醬汁我改用甜辣醬調味,甜甜鹹鹹有一點點辣辣的,很下飯,三色青菜是:洋蔥、小黃瓜、紅甜椒
做法
1. 雞肉切小塊,用醬油、米酒略醃一下
2. 洋蔥、小黃瓜、紅甜椒切小塊
3. 雞肉先快炒至變色,盛起備用
4. 鍋中爆香兩片薑、兩瓣蒜頭,後依序加入洋蔥、小黃瓜、紅甜椒,加一點鹽巴調味,炒至青菜沒有生味,還保有一點脆脆的口感時,加入剛剛炒好的雞肉,淋上調味料(甜辣醬2-4大匙,醬油、米酒、麻油少許),再稍微悶炒一下,確定雞肉熟透即可
這道菜的優點是帶便當超美!而且小黃瓜、甜椒、洋蔥的洗、切都不花時間,可以快速上菜
第三發 利用蛋把不討喜的青菜吃光光
我們家的雞蛋消耗量很驚人,兩個嗜蛋龍早上兩顆蛋,下午點心有時也是兩顆蛋,有時媽媽魯雞腿會順便魯個七八顆蛋,加上周末早餐有時做蛋餅、有時做法國土司,因此一星期消耗十八顆雞蛋是司空見慣的!除此之外,炒蛋料理也是深受小朋友歡迎的菜色。雞蛋營養價值高,好消化,準備時間短,炒起來顏色漂亮,真是媽媽便當菜的第一功臣!
豆豆最愛的一道菜:番茄波菜炒蛋
這道菜第一次我記得是跟爺爺奶奶在台灣的日本料理店吃到的,綠色的菠菜加紅色的番茄,配上金黃色的蛋,顏色繽紛美麗,味道也很棒
美國人吃生波菜,所以店裡賣的菠菜,很多只賣菠菜葉,沒有根莖的一把,只要美金一元,很嫩又很划算,而且只有嫩葉子,通常就沒有菠菜的澀味
做法
1. 番茄兩顆切小塊,可先微波3分鐘到軟,蛋4-5顆打散加鹽調味,菠菜葉一把洗淨對半折
2. 熱油鍋,炒蛋,至快要凝固即可呈盤備用
3. 原鍋炒微波後的番茄,可加一點糖讓番茄比較不酸,之後加入菠菜,開大火蓋鍋蓋悶軟波菜,約一分鐘波菜就快軟透了,加鹽調味,最後倒入剛剛炒好的蛋,把蛋用鍋鏟搗成蛋塊,充分混合即可
除此之外,紅蘿蔔炒蛋(參照網路上很多版本的做法,我做的昰參考酪梨壽司的做法:用麻油煎紅蘿蔔絲,加糖調味,至紅蘿蔔軟後直接倒入已經加鹽調味好的蛋液,炒熟即可),第一發介紹的韭菜炒蛋,都是利用蛋的香滑鮮味,把青菜隱藏夾帶其中。
回想起來,最近花很多時間做一道菜的機會已經少了很多,倒是常利用快炒,縮短我每天站在廚房的時間,成果也很受歡迎。
這是作媽媽的廚房心得小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