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念轉個彎 --幫助您的寶貝從新得力 如鷹展翅
分類:幼教分享
2010/06/18 21:55

 

迷思一:孩子不需要太早接觸英文

 

有些本身對英文不感興趣或雖然曾經片段式的學了一些蒙特梭利的操作法,對

 

孩子的心理發展卻未曾通盤了解的人 ( 雖然我曾至英國修習蒙特梭利課程,

 

仍不敢稱全盤了解,夜深人靜時仍須坐下來思考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及解決之道

 

或研讀蒙特梭利書籍以避免思考方式回到老我的樣子 )會以其一知半解的想法

 

宣稱” 孩子不需要太早接觸英文”。殊不知幼兒語言的敏感期始自在子宮內七個

 

月時到五歲。敏感期是一種內在的敏感能力,使得孩子可以從複雜的環境中選

 

擇、判別哪些事物對於自己的成長適合而且必要,孩子全部的精神生活就是建

 

立在這種敏感力的基礎上。在敏感期內,孩子會不需特定理由而突然對某些事

 

物產生強烈的興趣且不厭其煩的重複,一直到最後因為這種重複突然爆發出某

 

種新能力為止。敏感期一去不復返,孩子如果在敏感期時的興趣遭到阻礙,就

 

會喪失以自然的方式來建構能力的機會。以語言敏感期為例,只要把孩子暴露

 

在語言的環境中,孩子不需要努力、不需要上課、也不需要理論,就可以完美

 

的發出他所聽到的語音,建立說話的功能。孩子是從環境中整個的吸收語言,

 

之後再將從環境中聽到的聲音以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當孩子在發展語言

 

時,讓他聽到周圍的話語是很重要的。孩子才能為他自己創造出正確的語言,

 

即使是幼小的孩子都不要讓其脫離群體生活,我們要讓嬰兒經常聽到周圍的人

 

說話,盡量告訴他周圍東西的名稱。如果沒有聽到口說語言,孩子是什麼也學

 

不到的。此外,口說語言是視覺語言的間接預備,它豐富了孩子的語言,也給

 

了孩子信心去表達自己的思想。

 

孩子在我們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就漸漸的有東西呈現出來,曾聽見有位媽媽

 

轉述:有一次孩子突然很貼心的問:「Would you like some water?」並殷勤的

 

端水給媽媽喝。原來他是把從grace and courtesy的活動中所學的話語運用在實際

 

的生活中。有的媽咪也提過,有時孩子在路邊看到一個字就會說:「媽媽這

 

個單字是什麼」,並把其英文講出來。學會phonetic的孩子,看到英文字母就想

 

拼拼看,我們的孩子不會怕英文。他們也從環境中認識各式各樣的名詞 ( 這可

 

以幫助孩子更深地融入環境)。我要特別說明的是,並不是只有英文教具才能教

 

英文,日常、數學、感官、文化、科學實驗無一不能用英文引導。 在我班上有

 

發生過這樣的趣事: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測IQ,醫生拿出綠顏色的教具問孩

 

子:「這是甚麼顏色?」不管醫生怎麼問,所得到的答案都是「It is green.」媽

 

媽非常擔心的到學校來找我,「怎麼辦呢?孩子一直重複的說It is green. 他怎

 

麼都不說”那是綠色的” 。他的IQ會不會有問題呢?」我笑著安撫媽媽,請不

 

用擔心,孩子是直接用英文在學東西。至於green和綠色的接點在何時呢?那就

 

更不需擔心了,終有一天孩子會說出green就是綠色的。因為請別忘了我們終究

 

是活在中文的環境裡呀!

 

另有一位孩子是我在別的園所任教時所帶的孩子,他畢業後到美國學校去就

 

讀。美國老師誇他自然發音法學得很好,他的父親非常開心,有一天並特地跑

 

到學校來找我分享他的喜悅並稱謝不已。

 

迷思二:家事捨不得讓孩子做

 

有一個爸爸曾與我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當爸爸晚上在忙公事、媽媽在忙煮

 

菜,哥哥也在寫功課的時候,妹妹會在旁邊吵著要大家陪他玩,。爸媽對這樣

 

的事好頭痛。

 

記得我曾與大家談過孩子幫忙做家事的益處。你在煮菜的時候可請他在一旁幫

 

忙洗水果、切水果、洗菜。若流理台太高,請拿個椅子,讓他安全的站著,在

 

一旁幫忙。我們的孩子隨時隨地都在觀察中,他們的手隨時都會摸東摸西的,

 

因為他們不能閒,只要閒下來他們就覺得無聊,為什麼?因為他的內在不能滿

 

足,他需要不斷的學習,所以你要讓他做,在任何情況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

 

要你在做事情他都可以在你旁邊幫忙,這也是你可以教他很多事情的時候。小

 

時候不教等長大以後,他的敏感期過去了,失去了建立能力的契機,他的動作

 

就會變得不協調也不聽使喚。

 

像在華盛頓班,每次Michelle 在整理教室時,孩子們總是爭先恐後得要幫忙拖

 

地。所以我不得不定出一個辦法 : 星期一由大班開始輪、接下來是中班、中班

 

之後是小班。由於每次幫忙的名額只需有兩位,因此孩子們都坐得直挺挺的,

 

盼望被邀請拖地的表情溢於言表、煞是可愛。孩子們樂在工作的神情也常讓

 

Michelle動容不已!曾經有一位媽媽恰巧中午來園內洽公時,看到這個光景,開

 

玩笑的說:「拖地也搶著拖?怎麼訓練得每個孩子都像日劇中的”阿信 “?」

 

其實,我並未” 訓練“孩子,我只是給孩子一些他可以自己動手、並藉以學習

 

控制的東西,來達到支配環境並獲得獨立的機會而已!

 

迷思三:”守規矩會造成壓抑和不快樂 “

 

事實是:幼兒時期所建立的是一輩子的規矩,一生受用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如果沒有建立起規矩,就要等到長大後談戀愛時,

 

為博得異性朋友歡心,才會竭盡所能地為對方改變,但是結完婚又可能回復原

 

貌。而在幼兒時期所建立的是一輩子的規矩,一生享用,但怎麼樣請孩子去遵

 

守規矩呢?父母可以在事前和孩子約定好做甚麼事時要怎麼做,但對自己所說

 

出來的話,事後一定要堅持。孩子與生俱來有一種使命,就是他要成為一位真

 

正有用的人,這個負有使命的人,他要學習他所有不會的東西,一開始他要認

 

識這個環境,再來熟悉這個環境,然後與環境合而為一,之後再跨越此環境,

 

因為他要生活得更好。大人也是環境的一部份,若大人沒有方法引導孩子,便

 

會發生孩子爬到大人頭上的情況。其實給孩子一個規矩是在幫助他有方向可遵

 

循,不會無所適從,譬如;引導孩子吃飯要自己吃,就是真的要讓他自己吃。

 

而不要最後為了趕快處理好孩子吃飯的問題,就用餵孩子吃的方式來達到目

 

的。也不用在孩子吃完後,給孩子小禮物或糖果做為鼓勵。因為吃飯本來就是

 

孩子自己該做好的事情,在我們的環境裡面沒有獎勵和懲罰,我們要讓孩子明

 

白,他做好每一件事都是應該的,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

 

力。 by Michel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ado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