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訂這個題目的原因是,他們家的老大在美國被評定為[gifted student]也就是資優生,可以照國家安排的栽培計劃一路念比較快的比較好的學校到高中畢業,但是他們還是決定舉家遷回台灣,踏入這個[科舉]的國 家,因為作者認為[比起資優生的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有更深遠的影響力!],所以他沒有選擇與孩子留在美國,過所謂的[內在美,外在台]的生活,而 是選擇回台灣,與爸爸媽媽一起,甚至面臨要降一級讀書(因為中文程度不好,從小二降到小一),換言之,作者認為學科的成就或許是資優生的必要條件,但是卻 不盡然是他們想要孩子擁有的全部人生,畢竟一個人一生當中要怎樣過的精彩快樂,絕對不是智商或是學業成績可以主宰的....

資優生在經過追蹤後,發現只有百分之三的資優生的生涯發展與最初的天賦相關聯,符合一般世俗認定的[成功]定義

我想起作者列在其中一篇的美國小學的校訓,不是甚麼德智體群,不是甚麼勤勞樸實,是寫著

[成功,是要與他人合作,總是尊重他人,勇於承擔責任,及用堅毅的決心去換來的]

記 得看過蔣偉文的書裡也寫著類似的觀點,全球化的社會,強調的不再是天才的個人(畢竟比你厲害或是比你聰明的一定大有人在),而是強調會與他人合作溝通協 調,會知道要同時兼顧自己的需求卻又不忘記體貼別人,懂得在群體中怡然自得或甚至取得領導地位的人,我想是[適應得比較好的人],也會是社會上比較出色的 一群

瓜爸很久以前就跟我說
[不要去限定瓜瓜豆豆一定要念甚麼或是一定要念很多書,如果他有讓他很醉心4的領域或是這方面的天賦,就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為瓜爸有個表弟,從小就喜歡畫畫,也非常有天分,具瓜爸描述,小小年紀的他畫出來的人是有立體感的,不像一般人(包括我)畫出來的人啦狗啦總是像趴在地上的紙娃娃一樣.但是因為表弟的媽媽反對,母子倆走了很辛苦又很遠的一條路,在學業上跌跌撞撞,在親情裡也是扭扭捏捏

從小屬於[乖乖牌]的我,其實沒有甚麼特殊的興趣或者專長,也從來沒讀過資優班,但是小時候就喜歡看書,以及注意力集中,加上一點點的好勝心,我想是讓我 成績始終不錯的原因,但是回想起來,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大學,第一名的次數屈指可數,我從來就不是那個永遠的第一名,不過這樣也算平穩的找到不錯的工作,工 作上的成就感,一周上班二十五小時有找,還有大半自己的時間可以陪小孩,逛逛街,上個網,雖然沒有響噹噹的名號,不過我可以很大聲的說:
我很滿意我現在的生活

不過瓜瓜豆豆的學習之路才剛開始,還沒有接觸到評量式的競賽式的學習,所以現在想這些實在有點杞人憂天,不過,陪著他們一起度過漫長又有點煎熬的苦讀時代,至少他們以後的選擇性會比較多,至少將來奉獻給工作的時間不用長的像賣命,是我現階段的期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ado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