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小戒了一下社群軟體,被手邊的新書吸引,看了之後,掩卷沉思,點頭如搗蒜......本是同行的侯文詠寫的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節錄幾段喜歡的內容,分享給朋友,供自己回味

 

1. 內在價值VS外在價值

文中提到,擔任麻醉科醫師期間,要幫癌症末期的病人做疼痛控制,有一天,一如往常,他走入一位病患的病房中,看著一位病患不停的哭泣,不知道為什麼,他告訴自己,要留到病人停止哭泣再離開病房,然而,就在那位病患不停哭泣的幾十分鐘之內,走入了一位修女

 

他寫著:

【場面變得有點奇怪,一個低聲啜泣的病人,一個祈禱的修女,一個強迫自己坐在那裏的醫師

 

眼前的修女沉默而專注。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在那樣的靜定底下,存在著一種比我還要強大的力量---相對於我,她既沒有改變現實的醫術,更沒有任何相對的回報。

 

既然如此,她的力量從何而來?

 

這樣想時,我感覺到過去從事這個工作時我所依賴的價值體系,忽然失去了所有的效能,再也無法推動我往前一點點了。我清楚的感覺到,支持著你做這件事情的某些基礎被連根拔起,一切都開始動搖。

 

 

邊擦拭淚水,我忽然理解到:驅動我成為一個醫師最重要的動機是成就、榮耀、財富這些外在的價值--為此,所以我關心病人能不能"治癒",而驅動修女的動機卻來自於她所信仰的內在價值--為此,因此她關心的是"病人"。因為這樣的差別,當面對一個無法治癒的病人時,我顯然走投無路了。可是對修女來說,無法治癒的病人還是病人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如果一個人從事的工作缺乏"內在價值"時,他可以變得多麼薄弱、有限。

 

 

從事一個工作,我考慮的只是做這個工作可以得到甚麼(what),或者我如何可以得到這個工作(how)。但是卻很少去想,我的人生為什麼要從事這個工作(why),我為什麼喜歡它(why),它為什麼對我有意義、價值(why)?

一個工作本身如果少了這些,不但無法給你的生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更無法支撐你長遠的走下去。】

 

 

我想是在那一瞬間,他決定了聽從自己內心的召換,投入專心寫作的行列

然而下面一段,更有力量

 

 

【在那之前,我的想法其實和大部分的人都差不多,--覺得人生無非是在競爭中領先,靠著那樣的領先累積財富、名氣、權力,並且因為擁有這些,因而得到快樂。不過,傾聽臨終病人的心聲的過程,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沒有一個病人告訴我,他們希望賺更多的財產、贏得更高的知名度,或者升上更高的官階、職務。

 

 

"對你來說,你覺得生命最重要的是甚麼?"

 

當我這樣問病人時,我發現,對大部分臨終的病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幾乎都是關於"內在價值"的。

 

 

我得到的答案中非常一致,大部分病人覺得最重要的是:"關係"

 

 

大部分的病人最放不下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親人、朋友。

最多的人感到後悔的是有生之年來不及跟自己在乎的人好好相處。

最懊惱的是和他們之間的不圓滿的關係,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在臨終前能夠和自己關心的人和解、擁抱、好好告別。

 

 

在"關係"之後,所有人都會反省的是:"意義"。

幾乎所有人都無可避免的回顧自己這一生,到底給別人帶來了甚麼幫助,為這世界留下了甚麼貢獻?很多人甚至後悔自己的人生,都在浪費時間.....

 

 

每次走出癌症病房,面對外面的現實世界時,總會有一種很錯愕的感覺。在生活中,為了財富、名氣、權勢,我們佔用了與自己最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驕傲,我們總是輕而易舉的就傷害了別人的情感。為了得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我們總是以競爭為名,理直氣壯的就犧牲了他人的權益......

 

 

病房裡與病房外的距離並沒有太遠,但從人生盡頭看到的價值,和我們每一天生活中的所作所為,竟然是完全顛倒的。

 

 

這四五百位病人所經歷的死亡,我們無人能夠倖免。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卻活在一種生命永遠存在的假設之中。

我們把生命想像成一個大倉庫,透過競爭、領先,每個人停不下來的為這個倉庫累積更多的財富、名氣、權勢,卻很少有人想過,沒有誰真正能夠擁有這些。

 

 

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真正能擁有的只是時間

 

因此,如果不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想法淋漓盡致的活下去,用所剩有限的時間,去累積倉庫裡面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又有甚麼意思呢?

 

 

或許因為這些經驗,往後當我面對"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衝突時,只要想起和這四五百個臨終病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我總是能夠鼓起勇氣去選擇自己想要的。】

 

他同時這樣跟兒子解釋

 

【如果你從自己的內在價值或召換出發,只要夠努力,將來你還是很可能一樣擁有財富、名氣、權勢。但如果從追求財富、名氣、權勢出發,你只會離自己的內在價值越來越遙遠。】

 

 

2. 關於教育、關於改變世界

【2002年,我以發生在一名十五歲的小男生身上的真實故事為原型,開始書寫"危險心靈"。

故事中的主角"謝政傑",因為上課看漫畫書,連同課桌椅被老師趕到教室外面上課。這件事隨後引發了家長的關心,又因為家長涉入,造成了老師的反彈,以及之後的種種對立、抗爭,我希望藉著謝政傑的故事,讓大家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

 

 

誰是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還是我們的體制?教育是在傳遞知識給孩子,還是用考試在篩選、分類孩子?

 

 

整個受教育的過程,我們到底是教導孩子學會思考、關愛、分享、尊重?還是,我們只是複製了整個社會私利、競爭的價值給孩子?】

 

 

特此節錄危險心靈裡一段說的驚心動魄,又無比真實的描述

【小時候,我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我以為我會在學校學習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熱愛這個世界。

直到我開始上學之後,我才明白我想錯了。

 

 

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而讀書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為了保持領先,我們放棄了思考、體會、尊重、分享,開始學習平庸、冷漠、虛偽、貪婪。

 

我已經不想再繼續長大了,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是責怪、互相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

 

 

文末,侯文詠提到他的"門檻值為3的人,可以改變世界"的說法

大概簡述如下: 如果一個人,看到不公義的事,就會挺身而出,那他的門檻值為0

如果一個人,看到不公義的事,還需要看到一個人投入,才有勇氣加入抗爭,那他的門檻值為1

這個社會,大部分的人,是門檻值為3的人

門檻值為3的人,或許沒有崇高的理想、無畏的智慧、犧牲的勇氣,但是他是世界改變最重要的一環。

世界能不能改變,在於他能不能多付出一點努力,讓自己的門檻值,從4變成3。

 

缺少了門檻值為3的人,一個城市中,即使有門檻值為0或1或2的人,缺乏第四位絕對多數的加入,充其量也就只是三個人的胡鬧罷了。

 

【門檻值為3的人明白,自己的貢獻有多麼渺小,但是他並不感到無力。因為他看見了,只要他在自己的生活、能力、工作所及的範圍,採取了應有的行動,他就能影響門檻值為4的人,而門檻值為4的人,又能影響門檻值為5或6的人。這些人,又會影響更多人,直到你所相信的事情,變成一種連鎖反應,一種更巨大的力量。

 

做為一個門檻值為3的人相信,只要做一件美好的事,具備了幫助一個人的能量,那麼,它就沒有道理不能幫助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甚至整個世界。

 

 

在一個無法改變的世界,每個人都覺得那個門檻值為3的人應該是別人;

而在一個能夠改變的世界,每個人都相信那個門檻值為3的人就是自己。

 

 

你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就決定你存在一個怎麼樣的世界。而這一切,其實是由你自己的選擇所創造的。】

 

 

看這本書,震撼很大,感觸很深。

沒有辦法再多所表示,因為完全說中了我心裡深處最在乎的東西......

 

推薦給我所有的好朋友們,值得一看的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ado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